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:保障权益、规范行为、促进健康发展

如今,互联网电商正蓬勃发展,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。那么,电商经营者和平台运营者该如何操作,才能既合理又合规?这里面确实有不少门道。

商品服务要符合要求

商品与服务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。以小网店为例,若售卖无品牌、无质量保证的产品,如缺乏接地保护的小型电器,使用时可能引发触电风险,这种情况绝不能容忍。此外,环保标准同样不容忽视,当前市面上大量的一次性塑料产品过度包装等问题,违背了环保原则,电商平台亦应予以关注。再者,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禁止的交易行为,绝不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,例如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制品绝不允许在电商平台上销售。

确保商品和服务的合法合规销售及提供,是打造优质电商生态的关键举措。电商从业者需严格自律,否则面临重罚。

真实披露商品信息

电商商家需确保顾客明白所购商品详情。部分商家可能为提升销售额,夸大商品效果或隐瞒商品缺陷。例如,某些减肥产品宣称无需运动和节食即可减重十斤,实为虚假宣传。还有的二手车销售者隐瞒车辆重大事故记录。若不全面、真实、准确、及时地公开这些信息,将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若出现纠纷,消费者凭借充分证据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顾客一旦拥有足够精确的信息,便能更好地作出明智的购买选择。而这种选择反过来,对电商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。

搭售需提醒注意

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,有时会默认捆绑销售其他物品,比如买电脑时可能会一起附赠鼠标垫或杀毒软件。电商卖家必须向消费者清晰告知,不能擅自将搭售设为默认选项。我之前就碰到过这种情况,买手机壳时,结账时发现额外多收了一个小挂件的费用,事先并没有得到任何明确提示。这种行为明显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。若商家提前明确告知,消费者便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是否购买这些搭售产品。

若这种捆绑销售不规范,消费者可能会对电商平台失去信任,进而损害平台的良好声誉。

按承诺交付商品

网站电子商务法

电商商家承诺了送货的具体方式和时间,就必须履行。比如,某些生鲜电商承诺当天送达,若未能实现,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变质等问题,损失应由商家负责。快递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坏或丢失风险,不能全归咎于消费者或快递公司,商家同样需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消费者支付款项后,自然希望产品能准时且质量达标送达。这可是电商行业的基本承诺,绝不能轻易打破。

保护用户个人信息

电商平台获取了消费者众多个人资料,包括姓名、电话、住址等。这些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。现实中,我们常听闻顾客信息泄露后遭受骚扰的事件。例如,有人在电商平台购买了房产相关商品后,很快便接到众多装修公司、家具公司的推销电话。这反映出商家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存在不足。

若平台无法妥善保障信息,不仅单个消费者会遭受损失,整个平台的信誉也将遭受严重损害。

电商平台的特殊责任

电商平台运营者肩负着一些特别的义务。他们需向市场监管机构提交平台内商家身份资料,同时也要帮助那些未完成市场主体登记的商家。比如,不少小商家在平台上售卖自制的手工艺品,平台有责任提醒他们依法完成登记。此外,平台还需保存商品、服务及交易的相关信息,并确保这些信息的准确性。首页上应公开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,确保用户都能看到。即便商家因协议变更而想离开平台,平台也不能干涉。同时,平台还需制定信用评价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项规章制度。

平台经营者肩负着众多且重大的责任,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优质的电商交易氛围。我想了解一下,大家在电商购物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商家或平台侵犯权益的情况?读完这篇文章后,希望大家能给予点赞和转发,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应享有的权利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